然谷穴,肾经荥穴,《黄帝内经》里说荥穴主 “身热”,对调节身体里的热证有帮助。它在足内侧,内踝尖向下到足舟骨粗隆下方的凹陷处,也就是赤白肉际处。
然谷穴:肾经荥穴帮着稳血糖
内关+外关穴:双络穴搭档调节血压
丰隆穴:胃经络穴祛痰降脂有一手
《针灸大成》里提到,丰隆穴是胃经的络穴,能 “治痰涎壅盛”。咱找这个穴位时,先把小腿外侧露出来,外踝尖往上大概 8 寸,也就是膝盖到外踝的中点位置,再往胫骨前缘外 2 横指(中指)处,按压一下,有酸胀感那地儿就是了。
蠡沟穴的作用都和咱们日常的小不适有关,而且都是中医里“疏肝理气、清利湿热”的常用方向,实事求是说清楚:
- 姨妈期的“小腹胀缓压器”:要是每次来姨妈前,总觉得小腹坠胀、腰也酸,甚至分泌物有点偏黄(注意:得排除严重炎症的情况),按揉蠡沟穴能帮着疏解肝经的“堵点”,让腹胀感轻一点,不用总抱着暖水袋硬忍。
- 久坐党的“小腿解压阀”:天天坐办公室、开车,小腿容易气血不通,摸起来发沉、甚至有点肿,按蠡沟穴能促进小腿局部的气血循环,按完会觉得小腿“变轻了”,比单纯揉腿更对症。
- 小腿皮肤的“温和调理师”:偶尔小腿内侧皮肤有点干痒、摸起来粗糙,按揉它也能帮着理顺局部气血,让皮肤不适感减轻,不用总忍不住抓挠。
特别提醒:这些都是“日常辅助调理”,如果症状持续(比如腹胀加重、分泌物异常多),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,别靠穴位耽误事儿!
日常怎么用?2个方法,在家就能操作
不用复杂工具,随手就能做,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就行:
1. 按揉法(所有人适用):用拇指指腹按住蠡沟穴,力度以“有点酸胀但不疼”为刚好,建议久坐后、姨妈前3天就开始按,缓解效果更明显。
2. 艾灸法(适合怕冷的人):如果平时容易手脚凉、姨妈期也怕冷,可用随身灸或艾条悬灸蠡沟穴,距离皮肤3厘米左右,感觉到皮肤温热就停(别烫伤!)。但要是平时容易上火、口干舌燥,就别用艾灸,只按揉就好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怎么上杠杆,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,牛壹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